目录 |
①给孩子补钙前,请先去正规医院检测孩子体内钙的含量。
②不要听信某些补钙品的夸大宣传。
③补钙不是越多越好,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补钙。
④牛奶是最好的补钙食品,牛奶加热时不要搅拌以免钙的流失。
⑤熬骨头汤勿忘加醋,这样可以帮助钙的吸收。
⑥夜间最需要钙,而且最容易吸收。
⑦菠菜、茭白和韭菜等含草酸较多的蔬菜,应当先用热水浸泡以溶去草酸,否则会降低钙的吸收。
补钙的食物:
1、乳制品:牛奶、羊奶、乳酪、酸奶、炼乳。
2、豆制品:黄豆、豆腐、扁豆、蚕豆、豆腐乳等。
3、海产品:鲫鱼、鲤鱼、鲢鱼、海鱼、泥鳅、虾、虾米、虾皮、螃蟹、海带、紫菜、田螺等。
4、肉类与禽蛋:羊肉、猪脑、鸡肉、鸡蛋、鸭蛋、鹌鹑蛋、松花蛋、猪肉松等。
5、蔬菜类:芹菜、油菜、胡萝卜、芝麻、香菜、黑木耳、蘑菇等。
另外,补钙不能单纯的依靠食补,食物中的钙不容易吸收,而且含钙量没有钙片的高,所以补钙建议是食补和钙片一起。特别是对于孕妇和小孩,如果单单依靠食补,是不能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的,还要再服用钙片进行补钙。
先天性佝偻病
先天性佝偻病表现为,新生儿囟门增大,前后囟相通,并常伴有低钙惊厥。这种婴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有腰酸背疼,小腿抽筋,手足发麻等低钙血症症状。因此,母亲合理补钙有利于新生儿预防佝偻病。
湿疹
也称“奶癣”,它的发病原因有许多种说法,但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会引起皮疹、皮肤粗糙、皮屑多。钙有抗炎和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钙剂的补充在治疗湿疹方面具有其他药物达不到的功能。
喉喘鸣
喉喘鸣是指新生儿或2—3个月的婴儿呼吸时发出“呼噜呼噜”的喘鸣声。它是由于缺钙引起喉软骨软化所致。如果妈妈及时补钙,就能减少这一病症的发生。
宝宝容易夜啼
宝宝老在夜间啼哭,可是又没有其他疾病,其实,这是因为宝宝缺钙,如果宝宝的钙摄入量充足,夜啼的症状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宝宝容易夜惊
由于半岁以前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较差,导致睡觉时易出现夜惊现象,这也是由缺钙引起。钙量充足的宝宝很少发生这种现象。
宝宝睡觉时易抽筋
宝宝在睡觉时,经常不由自主地抽动一下,通常认为这是宝宝在梦里被吓着了,或者是因为长身体,其实这是一种抽筋,也是由缺钙引起。发生这种情况,说明妈妈需要补钙了。
功能性腹痛
宝宝腹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功能性腹痛。最近研究发现,功能性腹痛主要是由缺钙引起,缺钙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发生肠痉挛而导致腹痛。而补钙,则能治疗这种腹痛。
出牙晚
正常的宝宝4—6个月就能长出新牙,而缺钙的宝宝到了一岁甚至两岁都不见新牙,或者长牙的次序混乱,牙齿的釉质粗糙。妈妈如果能在孕期和哺乳期补好钙,能减少类似症状。
影响大脑发育
孕期是胎儿脑部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脑细胞的生长、代谢以及脑部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钙。因此,钙对于新生儿智力发育与神经系统十分重要,补钙能增强胎儿将来的智力发育。
由此可见,孕产期妈妈钙质充足与否,对宝宝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孕妇和乳母的钙适宜摄入量为1000-1200mg,而全国营养调查表明,每天膳食中人均摄入钙量仅为389mg左右,跟推荐适宜摄入量相差大约611-811mg。因此,孕产期妈妈需要额外补充钙制剂,以满足自身及宝宝发育的需求。
1.多汗
是宝宝缺钙的一种症状之一,但这种出汗于温度无关,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尽早的发现。
2.精神烦躁
如果你发现你的宝宝不似以前那般活跃的话,除了是生病的原因,还有一种就是缺钙所导致。很多宝宝在缺钙的情况下都会出现不爱说话、性格突然变得内向等情况,这种情况下妈妈要注意,帮助宝宝补钙是关键。除此之外,宝宝在缺钙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精神烦躁等情况,如果严重的话还会焦虑不安,严重的影响身心的发育。
3.夜间啼哭
宝宝哭闹属于正常的情况,对于还不会语言表达的宝宝来说,哭声是他表达的唯一途径。但是这个时候要注意,如果宝宝出现半夜啼哭的情况,那么要注意这也是宝宝缺钙的症状之一。
4.出牙晚
宝宝到了一定的岁数的时候都会开始长牙,如果自家的宝宝出牙时间比其他孩子要晚,除了是遗传方面的原因之外,缺钙同样是原因之一。缺钙会导致宝宝前囟门闭合迟,从而延误正常的长牙时间,因此如果宝宝1岁半仍未出牙,2岁后前囟门仍未闭合或为缺钙。
5.有串珠肋
宝宝缺钙的症状有很多,肋软骨增生同样是其中症状之一,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像串珠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串珠肋。这种情况会经常压迫肺脏,使宝宝通气不畅,很容易导致宝宝患有气管炎、肺炎。如果服用补钙制剂的话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刺激性小的补钙产品以免对孩子的胃肠道造成刺激。孩子补钙可以选择生物钙如伊分子酪蛋白钙,伊分子酪蛋白钙是从牛奶中提取的酪蛋白离子与钙离子反应制得的新型化合物。安全无刺激最适合婴幼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