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累肠道疾病,它的潜伏期约为2周,在脏乱的环境中通过人与人之间扩散,或经污染的食物及水来传播。有些人身体中带有引起伤寒的细菌,易使他人受到感染,自己却不会患伤寒病。伤寒易流行,四季不绝,夏秋季尤甚。
伤寒的初起症状有:突然头痛、食欲丧失以及失眠、口渴、呕吐,然后出现持续性的发热(患者体温可高达41℃)、愈来愈虚弱无力、腹泻(通常带血)等,且经常有谵妄现象。在疾病刚发生时,腹部可能出现粉红色皮疹。如没有并发症,完全复原需要2~3周时间。但因伤寒可能伴随着如广泛的胃肠道出血或肠穿孔等极其危险的并发症,就会危及患者生命。
注意禁忌一切坚硬生冷、油炸和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豆芽等)和有刺激性的调味品;更不要暴饮暴食。病人有胀气或腹泻时,注意少吃或不吃牛奶、豆浆和蔗糖等食品。退热10天后,视病人的精神状况、食欲和消化能力灵活掌握,适当调整饮食的质与量,逐渐改为正常饮食,使病人既能多进食,保证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又不致于因饮食不当而引起意外。
1. 大梨1 个、生姜1 块、童便适量。 前二味共捣取汁,入童便煎沸顿服。 伤寒初起。
2. 干姜30 克、附子15 克。 水煎服。 伤寒烦躁。
3.严格禁忌多渣、质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4.肠穿孔肠出血者禁食。肠出血止血后可增加流质,选用去油肉汤、鸡汤、茶、牛奶、新鲜果汁等,以后逐渐增加蒸蛋等。
5.进入恢复期后饮食仍需食用无渣低纤维软食,以后逐步恢复到普通饮食。切忌食欲改善后暴饮暴食,因仍可诱发肠出血及肠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