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多数无自觉症状,部分有下列症状者要怀疑是糖尿病:
1.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
2.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
3.孕妇体重大于90公斤,或超过正常体重20%以上
4.本次妊娠伴有羊水过多或巨大胎儿
5.两次空腹晨尿尿糖阳性
妊娠期糖尿病分类:
A、隐性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但糖耐量试验异常。
B、临床糖 尿病,发病年龄>=20岁,病程<10年,无血管病变。
C、临床糖尿病,发病年龄10-19岁,病程10-19年,无血管病变。
D、临床糖尿病,发病年龄<10岁,病程>=20年。
E、有盆腔血管钙化症。
F、伴糖尿病肾病,有蛋白尿。
H、有冠状动脉病变。
R、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FR、肾病并有视网膜病。
在妊娠早中期,随孕周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孕妇血浆葡萄糖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降低,空腹血糖约降低10%。系因:
1、胎儿从母体获取葡萄糖增加;
2、孕期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但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排糖量增加;
3、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对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因此,空腹时孕妇清除葡萄糖能力较非孕期增强。孕妇空腹血糖较非孕妇低,这也是孕妇长时间空腹易发生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病理基础。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正常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使血糖升高,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现GDM。
1、妊娠可加重糖尿病。
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失常,胎盘激素的抗胰岛素作用,可致空腹及餐后高血糖、高脂血症及高氨基酸血症。
2、妊娠期隐性糖尿病增加。
3、糖尿病性肾病加重。
4、糖尿病性神经损害加重。
5、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发生率增高。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增高。
畸胎儿发生率增高
巨大胎儿发生率增高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低体重儿增多
胎儿红细胞增多症增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增多
易并发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病率增加
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高
1、多选粗粮
以面包为例,白面包的GI(血糖生成指数)为70,但掺入75―80%的大麦粒的面包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
2、简单就好
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谷粒能整粒就不要磨。
3、多吃膳食纤维
在可摄取的份量范围内,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如:以糙米或五谷米饭取代白米饭,增加蔬菜的摄取量,吃新鲜水果而勿喝果汁等,如此可延缓血糖的升高,帮助血糖的控制,也比较有饱足感,但千万不可无限量地吃水果。
4、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
在主食中增加蛋白质能够很好地降低GI,例如一般的小麦面条GI为81.6,强化蛋白质的意大利细面条GI为37。饺子就是较好的低GI食品,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纤维。
5、炒菜时要用急火煮,少加水
食物的软硬、生熟、稀稠、颗粒大小对GI都有影响。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糊化就越好,GI也越高,所以炒菜时最好用急火煮,少加水。
6、多吃点醋
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可使整个膳食的食物GI降低,所以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也是调节GI的有效方法。
1.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草莓、油桃等。
2.每次吃水果不宜太多,最好不要超过100克。
3.在两餐中间吃,切忌餐后食用。一般可选择上午9∶00~9∶30,下午15∶00~16∶00,晚上睡前21∶00左右为宜,最好选在加餐时间吃,可直接作为加餐食用,既预防低血糖,又可保持血糖不发生大的波动。而餐后吃水果,对血糖高的孕妇很不利,更不宜每餐都吃水果。
4.吃水果后,要适当减少主食。平时,每吃100~125克水果,应减少主食25克,对调节血糖有好处。